登頂廬山,重溫歷史
作者:唐安心
金秋十月,公司組織廬山旅游,第一站就是美廬別墅:唯一一幢國共兩黨最高領導都居住過的地方。
這棟二層別墅,石砌而成,綠松環繞,一樓紅花點綴,活潑而又厚重。拾階而上,我們參觀了宋美齡女士的臥室。蔣介石向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時,曾以此為作戰指揮室,并布置了沙盤模型和作戰地圖,這里陳列的家具,是蔣、宋用過的原物。床鋪、沙發、茶幾、梳妝臺等干凈整潔,排列有序,墻身還掛著蔣、宋二人年輕時的合影。一切猶如昨天。來到客廳,蔣介石常在這里客廳召見黨國要員,接見外國使節和記者。1937年,中共代表周恩來兩次在這里與蔣介石談判,共商抗日大計,促使蔣介石在廬山發表抗日談話,為實現國用第二次合作奠定了基礎。
據說,當時面對日本的野心,中共堅決主張團結一致抗日。周恩來同志于1937年6月4日和7月14日兩上廬山,在美廬與蔣談判。盧溝橋事變爆發的次日,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抗日,周恩來在7月15日向蔣介石提交了《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》強調共同抗日。7月17日,蔣在廬山談話會上宣布抗日,稱“戰端一開,就地無分南北,年無分老幼,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,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”。后來在南京公布了宣言并發表了承認中共合法地位的談話,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和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宣告成立。
往里走,在一房間里陳列著一個冰箱,它看上去像一個大鐵盒子,有些破舊,這是美國早期的冰箱,標牌上有“煤油冰箱”字樣,用煤油為能源,啟動壓縮機制冷。導游介紹,大鐵盒子里面的下半部分是燒煤油的,上半部分才是制冷的。真是讓人大開了眼界。冰箱旁邊的墻上,還掛了三幅油畫,這是宋美齡在抗戰勝利后在廬山作的憶鄉圖,分別是南京、廬山、溪口有代表性的建筑和景色,用以表達對抗戰勝利后的心情和希望。旁邊還有她在美廬用過的鋼琴,宋美齡曾受過多學科的高等教育,修完文、史、哲等課程,還學習音樂、美術等科。
再往前走,房間里懸掛了許多名人照片,并陳列了許多名人筆跡:比如,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手跡、聯合國專家席瓦爾教授考察美廬時的題詞、何應欽手跡、陳立夫手跡、白崇禧手跡等等。據說,第一次國共合作時,北伐出師就順利打到長江沿線,1926年,在廣州的國民政府為了配合北伐的順利進行,決定遷都到武漢。而此時在南昌中路軍的總指揮蔣介石很是不滿,極力反對和勸阻,并在途中攔截部分中央執行委員和國府委員到南昌,國民政府即將面臨內部分裂。1927年初,兩部委員在廬山開了協調會,此時國民黨左派和中共委員在會中極力反對、勸阻、協調下,終于達成一致:遷都武漢,避免了一次分裂,保證了北伐的順利進行。
“渡盡劫波兄弟在,相逢一笑泯恩仇”, 回眸歷史,也許這才是對它最好的詮釋吧。